在邹城市白马河畔,矗立着一个个崭新的、恢弘的大型厂房,这是国内首个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项目——济宁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
该项目是我市联合中集集团、宁德时代、武汉理工大学联手打造的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新能源国内内河船舶制造基地。
“目前在建船舶动力类型主要是电池动力和天然气lng动力,天然气动力船舶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较少。相比传统燃油船,新能源船舶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近30%,氮氧化物、硫化物和微小颗粒物的排放量也都大大减少。”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副部长柏小明说。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记者了解到,目前内河运营船舶仍以传统能源驱动为主,在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等方面亟须升级迭代、提档转型,内河船舶改造、建造市场潜力巨大。新能船业坚持“绿色智能化造船、造绿色智能船舶”理念,打造流水线生产、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引领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推动船舶制造的模块化、标准化和批量化,促进内河船舶升级迭代。
“我们全力推动90米lng动力集装箱船、67.6米lng动力多用途船、67.6米纯电动力多用途船、57.8米lng动力船4个新能源船型研发制造。这就像知名汽车品牌的主销车型一样,通过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将‘以销定产’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以产定销’的新模式。”柏小明说,不仅如此,企业在生产满足大部分船东使用需求的通用船型的同时,接受船东个性化的改装需求,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瞄准细分领域,加快抢占绿色低碳产品市场份额。
据了解,济宁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建设船体联合车间、分段装焊车间、涂装车间、舾装综合车间、船台等配套设施。2024年3月第一艘趸船下水舾装。一期项目建成后,具备年造新能源船舶240艘、修船100艘的生产能力,可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税收1.6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带动船舶锂电氢电、电力推进系统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百亿级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集群,引领“气化运河”“电化运河”行动,打造京杭大运河新能源运输先行区。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范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把强力突破现代港航物流作为全市“九大战略”之一,以更大格局建设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济宁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作为济宁能源“港贸船产建融”协同发展产业模式中“船”的环节,依托我市现代港航物流全产业链优势,打造我国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的标杆工程,成为连接南北、通江达海、引领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的装备制造牵引龙头项目,有效带动腹地钢铁、高端化工、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为鲁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引领中国江北智慧绿色物流发展新格局,对京杭大运河沿线经济复兴、环境保护也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丨济宁日报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