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劳模专业户”,从煤矿劳模到全国劳模,一步一个脚印、一肩一道硬辙,四年间捧回八次殊荣;他是“采煤大王”,带领班组多次创下单班采煤5000吨以上、日产原煤过万吨的纪录。
而今,他转岗走上了调度机电党支部书记的位置,被人称为“先锋书记”。他就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退役军人就业之星、济宁能源集团阳城煤矿调度机电党支部书记潘兴喜。
不断学习钻研练就“十八般武艺”
“采煤也要讲技术的,不能做埋头蛮干的大老粗。如今都是现代化煤矿,用的都是大小功能都齐全的高科技设备,不学会这些就落伍了。何况对于煤矿来说,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而科学技术是可以保障生产安全的。”潘兴喜说。
秉承“技术不过硬,安全难保证”的信念,他钻技术、摸门道、找诀窍,虚心求教,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不断积累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刚开始学习采煤机操作时,为了掌握好两米八的采高,潘兴喜随身带着尺子,煤机一停,他就量滚筒距离顶板、底板的上下距离,观察滚筒摇臂的倾角,在现场摸索,归纳经验,逐渐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他持有井下电钳工证、三机操作证、煤机司机证这3个特殊工种岗位证,他用知识敲开了采煤技术的大门,成为驾驭它的主人。在攻克3302超大断层期间,已熟练掌握综采技术“十八般武艺”的他带头攻坚,哪个岗位有空缺,他都能顶上,最终带领工友历经40多天的辛苦攻关,将最大落差10米、影响推进距离50余米的断层攻克。现场出现问题,他都敢于参与攻克,与工区技术人员共同商讨意见,拿出最优pg电子试玩入口的解决方案,把设备影响降到最低,有效地推动了正规循环作业。
走上区队管理岗位后,他主动学习采煤理论知识,集中精力钻研采煤新设备,并推进“小改小革”,提出把铜质固定线鼻改造为导线软线鼻,这小小的一变,每月可多开机10个小时,相当于多增加了一天的产量,细算下来,可是五六千吨的产量、480多万元的产值。十几年的工作中,潘兴喜的“小改小革”数不胜数,光为矿上节约材料费就达到上百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不满足于个人成才,而是把掌握的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毫无保留地传给工友同事。工友们主动钻研业务技术、自发开展岗位练兵蔚然成风。他带出30多位班组长、10位安全员、2位跟班区长、12位质量验收员,20多人被评为市、县及集团公司劳模或标兵;在他的班内曾有工友荣获山东省煤炭科技进步奖励和集团公司及矿技术比武一等奖,他带的班组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人才库"和先模人物的“孵化器”。
勇于身先士卒成长为“采煤大王”
“话说千万遍不如带头干”,这是潘兴喜最常说的一句话。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有苦活累活脏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在运河煤矿工作期间,8303工作面进行回撤作业,因为涌水量大,一些大型设备陷在污泥中。如果设备在规定时间内撤不走,封掉了煤层,就等于这100多万元的设备打了水漂。当时正值寒冬腊月,看现场条件如此艰苦,一些工人产生了畏难情绪,矿上领导也考虑是否放弃。就在这两难时刻,时任班长的潘兴喜带头跳进了齐腰深的泥水里,摸链子、挂葫芦干了起来,工友们看了也纷纷下水作业。潘兴喜和工友们把原来认为无法拆除的前部机头减速箱、机头大架和部分后部溜槽全部回撤出来,挽回损失100多万元。
在阳城煤矿工作期间,潘兴喜所带领的生产班多次刷新集团公司单班原煤生产纪录,其中2008年6月19日单班原煤生产5398吨,推动阳城煤矿成为山东省第一个日产过万吨的地方煤矿。在其担任班长的7年间,凭着对煤矿的热爱和强烈的进取意识,潘兴喜带的班累计生产原煤600余万吨。
“部队这个大熔炉教会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得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爱拼、能拼。”潘兴喜把自己的这份干劲归功于曾经十年军旅生涯的历练,“在2000年脱下军装的那一刻,我暗下决心,这一辈子都要保持军人本色不变!”
坚持党建引领蜕变为“先锋书记”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理念的不断深入,阳城煤矿也在加快推进科技投入、升级改造。潘兴喜任调度机电党支部书记时,负责调度指挥中心、机电技术科、综采科等科室的党务工作,他带领党员认真学习新旧动能转换重要举措,助力加快矿山升级改造,优化矿井运输、采煤、掘进三大系统,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程稳步实施。
“不管是煤矿上的专业知识,还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党性政策的书籍,总是在他书桌上能看到三四本,有时间他就会拿出来随手看看。这一点非常鼓舞我们年轻人,向他学习,50多岁的人了,工作还这么忙,总是不忘学习。”调度指挥中心职工李博说。在调度机电党支部书记岗位上,他耐心细致、笃志好学,凭借着对党务工作的满腔热情,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先锋书记”。
二十余年如一日,潘兴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由一名普通煤炭工人成长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励着身边的工友们共同为打造千亿级集团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文/图丨邹磊(阳城煤电)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