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打铁这门手艺并不陌生,在古代它可以生产刀、剑各种兵器,为国家的安全和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它可以生产锄头、镰刀等各种农具,为农民提供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它还可以制造锅、锤子、钉子等日用品,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现在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已经让铁制品的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打铁手艺的应用越来越少,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当然不是。
“打铁精神”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它是一个适用于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原则。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打铁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怕任何挑战和风险,将自己磨炼成“铁打的人”!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这铿锵有力的七个大字,做起来并不只是嘴上喊喊口号这么简单。记得2011年的冬天,我抱着些许胆怯和好奇来到了阳城煤矿,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洗煤厂,设备巨大的噪音和震动,空气中肆意的灰尘让我感觉很压抑,没几天不知所措的我心里便敲起了“退堂鼓”,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
就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我的师傅孔祥青,她可是大家公认的,不折不扣的“实干家”。每天一进入车间,她就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机器轰鸣,尘土飞扬,对她毫无影响。她不是在巡查皮带巷,清理煤泥,就是在观察压滤机情况,专心地卸料,面对苦和累从无怨言。我问她,“师傅,为啥你每天都干得这么带劲儿啊?”话不多的她会心一笑,说:“为啥?为了挣钱呗。”我恍然大悟。是啊,师傅在的班煤饼产量总是最高的,一般设备小毛病她自己就解决了,不用麻烦维修工还耽误生产时间。她的勤奋努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连续几年获得“先进工作者”,工资也总是比常人高一些。再加上参加工作时间早,大家都送她外号“小富婆儿”,“工资要靠自己挣”这句话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此,我便以她作为我的榜样,克服内心的不安,沉下心来努力学习岗位操作技能,有困难多向师傅请教,多与同事交流,埋头苦干,学习各种技巧和方法节支降耗,提高产量。渐渐地,我不仅适应了洗煤厂的工作环境,也大幅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这段工作经历为我今后的工作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假期回来的我被分到了后勤洗衣房。洗衣房的工作是繁重的,每班四五百件工作服要经过清洗、烘干、整叠,对号放入衣架,给职工拿衣服的空隙还要缝补,钉扣,打扫卫生,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完成。但是洗衣房的姐妹们总是不畏辛劳,有条不紊,尽心尽力的做着服务工作,面对高温和噪音从不讲条件,找理由。曾获得劳模的班长郭丽华,在班组人员休年休,学习等排不开班的时候经常连上中夜,总是主动加班,她还常常叮嘱大家,“我们一定要做好职工工作服保障工作,让职工每天穿着整洁、舒适的工作服,这样才能有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职工的产量上去了,我们大家的工资才有保障!”
默默耕耘的队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我在挥汗如雨间变得很享受。是她们教会我,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全心全意服务职工成了我的工作目标,始终坚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锤炼过硬的工作能力。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收获到丰硕的成果。这段工作经历让我离优秀的“打铁人”更近了一步。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无论是奋战在一线攻坚克难的“急先锋”顾敦东,掘进机电战线上的“擎旗人”刘贵福,还是后勤职工维修“守卫兵”李兆典,“贴心大姐”齐春红……他们都是踏实能干,迎难而上的济宁能源人的缩影。言必行,行必果。他们用行动作为无声的号令,以身教作为最好的榜样,时刻激励着我,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切实做好后勤服务保障。面对任何挑战都能坚定内心,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即使像“打铁人”一样,重复相同的动作,也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砥砺前行,不断创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成为“铁打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打磨出自己的成功之路,为千亿集团添砖加瓦,为国家能源事业贡献力量。
文|张沛沛(阳城煤电)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